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6|回复: 0

“止戈”为武,侠义傍身:写在《武林风》18岁生日之际

[复制链接]

20

主题

0

回帖

62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62
发表于 2023-9-10 16:33:2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作者简介作者简介:王会杰,原《东方今报》社文体记者,体娱工作室主编。2006年-2016年,跟踪报道河南卫视《武林风》等名牌栏目,曾参与报道《武林风》环球拳王争霸赛、《武林风》赴日、赴马来西亚等重要赛事,采写了数百篇《武林风》台前幕后的文章。时光如白驹过隙,一转眼,《武林风》已播出900多期,伴随观众18年。18岁,是一个孩子的成人礼。18岁,更是一个人鲜衣怒马的炫目年华。 何曾有幸,我曾跟踪报道《武林风》整整十年。谈《武林风》,侯健老师创作的主题曲首先冲入脑海,“豪情在天谁能与我争锋,青锋在手谁能倚剑屠龙……”闲时,熟悉的旋律还能经常在网络平台刷到。有时与老友开玩笑,这曲调就是我的唤醒铃声。疲乏慵懒,精神颓废时,一听此音,便满血复活。 2006年,作为东方今报的娱乐记者,我开始接手《武林风》线口,当时的《武林风》成立刚两年。记得第一次来《武林风》,被办公区墙上的一幅书法作品吸引了。作品是一个大大的“武”字,遒劲雄浑,一派大家气象,但能清晰辨明“止”、“戈”字形。询问来由才知道:“止戈方为武,这是武德为上,习武之人守武更该懂得止武”。《武林风》作为一档弘扬传统武术文化的搏击类电视栏目,以武结缘,以武会友,既重武技,更重武德。栏目组几乎所有的的人都会以标准的“抱拳礼”向你问好:“左文右武,文上武下,文武兼学,天下武林是一家”,这种文化已经深入到栏目组的角角落落。 习武之士多猛士,尤其是栏目刚开始的几年,《百姓擂台》风靡一时,各色人等,三教九流皆可上台一试。怎样去掌控氛围,控制节奏,既有娱乐性又要达到弘扬国粹的目的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 难得的是,从一开始《武林风》就把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给提炼出来,并形成栏目文化:德在武前,懂得止戈,方为武者。 所以,才有了赛场上风卷残云、34战连33胜却如谦谦君子一般的王洪祥,所以,才有了一龙、方便、铁英华、杨茁、魏锐等等深受观众喜爱的搏击明星。 一档节目,能盛行18年不衰,且呈现常青之态,必定是文化之根滋滋茁壮。笔者心中《武林风》的文化特色,一为尊德,二便是侠义。 侠义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,金庸先生说,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。《辞源》有云:见义勇为,即可称侠义。 依笔者来看,舍己为人,不畏艰难,便可称侠义。对于武人而言,这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基本素养。《武林风》从创立之日起,便贯穿“公益”、“助人”之主题。 2016年9月,环球拳王争霸赛之深圳站,邀请指挥家舟舟到场,彰显“扶残助残”主题 2021年7月郑州水灾,《武林风》兵分六路,组成了一支中国最能打的救援队,展开了一场水陆空立体救援...... 如此之活动不胜枚举,《武林风》打造出的竞技明星,也每每在关键时刻捐钱捐物,默默奉献。 尊德与尚义,是中原大地的文化基因,这种基因赋予了诞生于这方土地上的《武林风》最持久的生命力,即便偶有挫折,也能一往无前,创造了一次又一次收视神话。遥襟甫畅,即便已离开媒体,心中所念仍是与《武林风》同仁一起奋战的分分秒秒,感恩于时代,感恩于这块敦厚的土地,也感谢,18年的相伴。 《武林风》18岁生日快乐,收视长虹!(整理:一念天堂)END大象新闻客户端收看武林风回放微信公众号:武林风官方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